在数字经济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,会计行业正经历从传统核算向智能化管理的深刻变革。作为烟台理工学院最早设立的专业,该校会计学始终紧扣时代脉搏,以“产教融合、数字赋能”为核心理念,构建起一套“四轮驱动、四链协同”的人才培养体系,成为学校学科专业数智化转型的先锋力量。从传统手工账册到智能财务系统,从单一核算技能到“业财融合”能力,专业建设始终走在转型升级的前沿。2012年获评山东省特色专业,2019年跻身山东省一流本科专业,2023年获评校级优势特色专业。从省级特色专业到国家级竞赛舞台,从校企合作教材到立体化教材传播资源,烟台理工学院正推进新文科建设走深走实。
四轮驱动 四链协同
重构人才培养生态
面对数智化转型的行业需求,烟台理工学院以社会需求为导向,创新提出“四轮驱动+四链协同”培养模式,打破传统教育边界。探索创新课堂教学驱动、“智能+”驱动、实践教学驱动、开放教学驱动的“四轮驱动”及教育链、产业链、人才链、创新链“四链协同”的应用型智能会计人才培养模式。
课堂教学驱动以培养应用型智能会计人才为核心,从教学内容、教学资源、教学方法三维发力,做好引思、疏思、探思、拓思四步引导,深入前测、导入、参与式、后测、总结、课后等课堂教学的六大环节;“智能+”驱动包括科研内容智能化、课程教材开发智能化、教学技术智能化;实践教学驱动探索理实融合、实赛融合、产实融合、思政融合的实践教学模式,打造重品格、强技能、善沟通、育数智的育人特色;开放教学驱动搭建起校企、校级、国内外的三方联合。
“四链协同”多主体联动,增加协同教学的深度、拓展协同育人的广度、探索协同创新的高度、提升协同就业的质量。
三位一体教学体系
从知识载体到生态引擎
教材建设是烟台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“核心引擎”。通过“校企共编、动态更新、立体赋能”三大策略,构建起领先的教材体系。在专业建设的总体布局下,坚持课程教材协同发展,进一步促进专业发展。团队力量雄厚,获评山东省黄大年式教师团队、山东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团队、省级示范性基层教学组织。
利用团队力量,结合现有的课程建设基础,推动课程内容与产业需求科学对接。现建有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、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2门、省在线开放课程2门、省继续教育数字化共享课程1门;获批山东省社区教育优秀课程资源3项;获山东省高等学校课程联盟2023年课程教学(教学类)优秀案例二等奖1项。
结合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定位,对接产业发展需求,选用校企合作、行业企业真实业务案例,组建学校教师、行业专家多元主体团队,出版应用型系列教材30余部。开发修读指导建议、课件、重难点解析等多形式、立体化教材传播资源,突破学习边界。在此基础上,构建涵盖理论教材、实验教材、学习指导书的教材体系,被全国300余所高校选用。其中,《财务管理学》《会计综合模拟实验(工业篇)(第二版)》《统计学原理(第三版)》3本教材获批山东省普通高等教育一流教材。
以赛促学 以赛促教
从实验课堂走向全国舞台
组建学科竞赛俱乐部,指导学生参加学科竞赛,适时将比赛内容融入实验课程,以赛促教。学校与中国商业会计学会、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联合举办“立信杯”会计技能评比大赛,该赛事以学校出版的《会计综合模拟实验(工业篇)》教材为考核内容。自2021年首届大赛起至2024年第四届,参赛院校数量从20多所逐年提升至300多所,规模与影响力持续攀升,这正是该校会计学专业建设成果的生动缩影。
从教材编纂到赛事全国联动,烟台理工学院会计学专业的每一步跨越,都诠释着“教育何为”的深刻命题。数字技术与人文精神交融,产业需求与学术探索共生,让毕业生带着“数智化思维”与“守正创新”的基因走向社会,积极推动行业进步。

送稿日期:2025年7月24日 审核人:张卫静